多伦多地铁里,一群包着头的老哥围着柱子跳卡塔克舞,白人小伙举着手机拍视频,配文“一觉醒来,我以为到了孟买”。他以为只是段子,却不知道这条视频下面,本地人都在点头:真的,印度人已经把加拿大盘活了。
五年前,谁要是说加拿大要变咖喱味,肯定被笑傻。现在谁都笑不出来了。2023年一年,加拿大发出去的永居证里,印度人拿了14万张,第二名中国人才3万多。留学生签证更不要提,42万张落在印度学生手里,是第二名中国的四倍还多。一年塞进来两百万人,加拿大的总人口才4000万出头,等于全国人口一年多了5%。换谁不慌?
有人吐槽沙滩变猫砂盆,有人骂泳池里漂咖喱色不明物体,可数字摆在那儿,抗议声再大也挡不住移民局继续批签。特鲁多政府为了选票,干脆把移民门槛再放低一档,印度裔议员从四年前的12席一口气涨到22席,国会里每九个人就有一个包着头。政策方向盘在自己人手里,后面的人当然越涌越多。
印度人也不是突然开挂,人家是祖传手艺。早在英国人殖民时代,印度人就跟着军舰满世界跑,今天圭亚那45%人口是印度裔,毛里求斯70%的人护照里写着印度祖宗。东南亚泰米尔人混了两千年,现在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里就有泰米尔语。老经验用在新战场,套路一模一样:先送学生,再办工签,接着拉亲戚,最后一起投票改规则。
技术移民只是敲门砖,真正的大招是连锁反应。一个印度裔码农拿到枫叶卡,半年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再过半年把表弟堂妹弄进来,两年之内整条村都知道“去加拿大比去孟买容易”。移民局后台一看地址,同一个楼号连着十几份申请,护照照片一眼望去像全家福。
对加拿大本地人来说,最直观的冲击是上班路上突然多了一排卖玛莎拉奶茶的小推车,公司食堂里咖喱味盖过了枫糖浆。人力资源部发现简历里“技术特长”统一写着“熟悉Excel、会修电脑”,面试一问,原来都是印度理工学院同一门课的模板。老板无奈耸肩:能用就行,反正招本地人贵一倍。
印度人抱团也不是今天才学会。硅谷早就演示过,一个印度裔高管入职,三个月内组里口音全变孟买腔,五年后整层楼都是老乡。加拿大只是把硅谷剧本翻拍成高清加长版:网约车司机先变印度腔,接着是银行柜员,最后连牙科诊所前台都开始用印地语打招呼“Namaste”。
有人担心白人会不会被挤成少数民族,数据其实挺诚实。白人出生率年年掉,印度裔一家生三个算起步,五年后小学课堂里肤色比例就已经翻篇。2050年如果印度裔真冲到两千万,白人想翻盘除非一夜之间集体改信印度教,再生十个娃,可现实里他们连猫都不想养。
加拿大人现在能做的只剩下网上吐槽。本地论坛里点赞最高的帖子是“如何优雅地劝说邻居不要在后院烧牛粪庆祝排灯节”,回复清一色“放弃吧,明年整条街都会一起烧”。另一个热帖是实拍超市货架:印度酥油堆成墙,本地奶酪缩在角落。评论区有人苦笑:这还是加拿大吗?下面马上有人接话:习惯就好,以后加拿大改名加·拿·大,中间那个点念出来就是咖喱味。
印度老家当然也乐见其成。侨汇一年1000亿美元到账,比卖大米赚钱快多了。政府把移民写进五年计划,签证中介直接挂靠在海外印度人事务部官网,一条龙服务明码标价。莫迪演讲里说得直白:多出去一个人,家里就少一张嘴吃饭,还多一份外汇,何乐而不为?
有人问中国人怕不怕,喜马拉雅山耸耸肩:海拔6000米,印度人想翻也翻不过来。中国网友刷到加拿大新闻,只会回一句:祝你们玩得开心,我们继续吃瓜。
万宝配资-股票配资资质-低息配资股票-股票加杠杆在哪里加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