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
2025年7月8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首次监测到由境外输入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478例,病例主要集中于乐从镇、北滘镇和陈村镇等人口密集区域。
随着疫情发展,病例数迅速攀升:截至7月19日,佛山市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禅城区49例,南海区34例;到7月21日,三区累计确诊病例增至2655例;7月22日,顺德区确诊病例突破2934例;截至7月23日,佛山市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195例。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暂无重症或死亡病例报告,截至7月19日已有720例患者痊愈。
此次疫情传播速度较快,例如7月21日至22日,顺德区单日新增病例达463例。佛山市已迅速采取行动,启动全市灭蚊行动,强化病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扩大搜索范围以发现潜在病例。同时,官方通过媒体发布防控指引,号召市民清理积水、防止蚊虫叮咬,以遏制疫情扩散。
二、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发现,其名称来源于非洲马孔德语,意为“弯曲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呈现的特殊姿态。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即俗称的“花斑蚊”)叮咬传播,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目前,该病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亚洲、南美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印度、菲律宾、东南亚国家以及加勒比地区多次报告大规模疫情。在中国,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发疾病,2010年广东曾发生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云南、福建等地也曾报告散发病例,但规模较小。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2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3-7天出现症状。典型症状包括:
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C,伴寒战,持续3-5天。
关节剧痛:四肢关节,尤其是手腕、膝盖、踝关节剧烈疼痛,部分患者甚至无法行走,是该病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皮疹:约50%患者在发热后2-5天出现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其他症状: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疲乏、恶心、呕吐等。
多数患者在7-10天内症状缓解,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的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基孔肯雅热的致死率较低,约为0.1%,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医生通常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和疼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出血风险。此外,患者需充分休息、补充水分以促进恢复。关于疫苗,全球范围内尚未有获批的基孔肯雅热疫苗上市,尽管一些候选疫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三、基孔肯雅热是黑人带来的吗?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极适合伊蚊繁殖。白纹伊蚊在广东广泛分布,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积水容器为蚊虫提供了理想的滋生地。
2025年7月,广东正值雨季,频繁降雨导致积水增加,进一步加剧蚊虫密度,加速了病毒传播。此外,佛山市顺德区作为疫情中心,人口密集、流动性强,社区环境复杂,为病毒通过蚊虫快速扩散提供了条件。
此次疫情明确由境外输入病例引发。广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拥有广州、深圳等国际交通枢纽,每年接待大量国际旅客。佛山虽非主要口岸城市,但其毗邻广州,人员往来频繁。基孔肯雅病毒可能通过感染者从流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带入广东,随后通过本地蚊虫传播形成本地疫情。顺德区人口密集的社区环境为病毒的初始传播提供了“温床”。
部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黑人将病毒带入中国”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猜测。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其传播与种族无关,而是由病毒携带者,无论国籍或种族,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所致。病毒的输入可能来自任何曾到访流行地区的旅客,而非特定人群。
2025年的疫情数据显示,病例均为本地居民感染,首发病例由境外输入引发,但具体来源地和感染者身份未公开。归因于某一特定群体不仅毫无根据,还可能加剧社会偏见和歧视。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病毒传播的关键在于蚊虫密度和人员流动,而非种族因素。
四、如何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
防蚊叮咬: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尽量覆盖皮肤;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派瑞卡瑞丁的驱蚊剂,涂抹于暴露皮肤;夜间睡觉使用蚊帐,安装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避免高峰时段:伊蚊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尽量减少在这些时段的户外活动。
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避免自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清理积水:定期检查家中及周边环境,清理花盆、废旧轮胎、瓶罐等可能积水的容器,防止蚊虫滋生。
使用杀虫剂:在蚊虫密集区域,可使用环保型杀虫剂喷洒,或请专业机构进行灭蚊处理。
社区协作:居民应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共同降低蚊虫密度。
疫苗研发:尽管目前无疫苗可用,政府和科研机构可加大投入,支持基孔肯雅热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万宝配资-股票配资资质-低息配资股票-股票加杠杆在哪里加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